有没有那么一首歌dj串烧文丨焱公子 编辑丨水庄主
近日,不少媒体报道南京某公司保安张某,在年会上饮酒过量,不幸身亡。
公司为此赔付了56万元,家属将与张某同桌的保安队长黄某告上法庭,认为他身为领导,不劝阻反而劝酒,且疏于照顾。
一时间风起云涌,中国酒局社交文化引发热议。
中国人喝酒喜欢相互捆绑,我喝你也得喝,不喝就是不给面子,敬酒成了罚酒。这种“劝酒文化”最让人头疼。
上周末,我那个在银行上班的兄弟喝到胃出血进了急诊。他刚拿了年度基金销售冠军,又升了职,聚会时,领导、同事挨个敬酒,喝不到一圈就五摇三晃。
大家嘴上说着“随意”,当他再三推辞不胜酒力,真的随意喝了一些,没整杯干掉,大家脸色就迅速垮下来。
“对领导随意,叫没放在眼里;对同事随意,叫看不起人”,各种酸言冷语让人无力拒绝,直至出事。
在中国饭局,美酒早已不是享受而是斗狠。
1.劝酒背后的5个真相
每年一到年底,各种饭局便纷至沓来,公司年会、客户答谢会、朋友聚餐、家庭聚餐等等。
在这些饭局里,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就是“酒”。无酒不成席,但酒,能助兴,也能谋命。
根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统计:在中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1.3%;致残约273万人,占总致残率3%。
我们总说酗酒伤身,但究其根本,不在酒,而在人。
杯中管窥的是人性,该反思的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①高估自身,不懂节制
年会上,市场部和运维部坐一块,运维的同事过来敬酒,市场部经理说:“小王,你是我们部门业绩担当,可不能给我们丢脸啊!”小王像加冕王冠,兴奋不已,结果是喝吐了好几回。
有的人总是过分高估自己,以为自己有很多观众。
人生这场酒局,大多数人在主座的次数有限,更多时候只是个配角。打肿脸充胖子,只会显得缺乏自制,最后自食苦果。
②边界感和分寸感缺失
我有个女汉子兄弟,她曾跟我说,撞上不能喝酒的日子,就会直说自己有些不舒服,拒绝饮酒。但偏偏总有同事就会抓住她话里的“有些”不放,认为她是故意推脱不给面子,还起哄劝酒。
这就是明显缺乏边界意识和分寸感,且没有同理心。这种人,在工作中也很难拿捏好人际交往的分寸,难有大的成就。
③随波逐流,以多欺少
很多人做事喜欢拉帮结派,在酒桌上也一样,但他们抱团不为取暖,只为浑水摸鱼。
除了特别好酒的人,真没什么人愿意酗酒。在为了面子和人际,又不得不喝时,就会迅速划出敌我阵营。
每个人都会尽量挤进大团队,以多欺少,就可以少喝点。
④恶意捉弄,看戏不嫌事大
我有个朋友,一醉酒就手舞足蹈,歌曲串烧,于是每次年会聚餐同事们都故意把他灌醉,看他出洋相。
明知他人酒量不行还要刻意捉弄,可恨。但还有一种更可怕的,是有的人明明已经看到他人醉态萌生,却不劝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致酿出许多本可避免的悲剧。
⑤劝酒是一场权力展,及大型服从性测试
电视剧《中国式关系》开场就是饭局。
回国创业的江一楠受不了觥筹交错,说:“我从进这个房间到现在,已经过了两个小时十五分钟,关于我的方案我只说了两句半。”
话还没说完,就被负责审批的国家规划院副主任打断了,“您进这屋都两个多小时了,才喝了一口酒!”
劝酒文化最不体面的就在于此。似乎在职场、商界,酒桌就是一场权力秀。每个人在酒桌上,权力关系与现实对应。
强权者劝酒,不是因为热情,而是为了显示权威。你用难受证明顺服,他才安心。你若抗拒,敬酒就成了罚酒,甚至逼酒。
2.中国式夺命酒局何时休?
因为对酒局糟粕的畏惧,许多人纷纷转发《退出酒局告知书》,但这样就真的能摆脱职场酒局了吗?
有人说,上班是为了工作,不是应酬饭局,只要工作做得好,就可以凭业绩说话,人情不重要。
但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且人性本就有趋利避害的特点。
可能有人要说,对呀,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那老板就一定会用业绩好的。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心理上的趋利避害,远比客观利益上要重,而情感,就是心理上的一道重要门槛。
社会心理学对人际交往有个重要研究结论,熟悉定律。说的是,我们对人或物越熟悉,就越喜欢。这种喜欢,会在我们做决定时成为一种心理依据。
酒最大的作用,就是刺激人的情绪,迅速拉近关系。
我曾有个前同事,就喜欢闷头做事,团队聚会能推就推。业绩虽然出类拔萃,但到了竞争海外深造机会时,却因票数过低而落选。
原因就是大家跟他不亲近。获得机会的,是业绩稍逊于他,但聚会中妙语连珠,总能把氛围搞得很活跃的同事。
团队内聚餐,很多时候是在营造轻松环境,促进团队和谐。如果总是端着严肃紧张的架子,拒绝一切酒局,自然就会淡出同事圈,成为边缘人物。
除了团队酒局,还有一种和甲方的酒局,目的是为了拉近关系,促进合作,正如《中国式关系》里所展现的,大大小小的生意都浓缩在几十场酒局里。
参加这类局的,不是领导跟前的“红人”,就是技术骨干或者酒桌社交达人。
所以,职场酒局不是你想拒就能拒。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要么你无力拒绝,要么你没机会参加。
3.职场酒局的应对之策
为了尽量少喝酒,大家会搜索各种拒酒之法,但网上很多逃酒的方法实则自相矛盾。比如:
今天开车不宜饮酒。找代驾啊。酒量太差怕出丑。那才更要练啊,不练怎么好!总之你说什么理由对方都有反驳的话。
到了酒桌,想要滴酒不沾几乎是不现实的。
职场人就只能任由酒局摆布吗?当然不是。
酒局既然被称之为“局”,那就有审局度势的必要和空间,做到喝得少、喝得精,尽量喝在刀刃上,不被人忽悠。
酒,不过是权力流转的载体。在职场上,要想不喝冤枉酒,我们可以先弄明白权力关系和目的。
职场强权局。这一类局通常有领导、大咖或者甲方,权力在他们。
他们劝酒的目的不在酒本身,而是如前文所说,是在用敬酒的方式对你进行忠诚性和服从性测试。
如果逃避,就会消减好感和信任。那真不能喝怎么办?
表达忠诚并非只有喝酒,可以做一些即兴表演,乃至杂耍,看似尴尬反而效果会好。
因为越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难受,越是能让他们心安。
职场多数局。这一类局,大家身份地位差不多,没有明显权力落差。
在这样的局里,人人都偏好抱团取暖,并且尽可能挤进大多数。之后挑出几个对象,比如职位高或业绩好的,划出敌我阵营,达到“人多欺负人少”。
这类局,是通过夸奖他人达到敬酒目的。应对之策,是我们不妨先自嘲自贬,并夸赞大家,努力将自己与众人拉到一个阵营。
也许,会有人宁折不屈,选择直接离开公司,另谋高就,但酒局社交文化蔚然成风,你怎么能确保,下一家公司就没有这样的酒局?
职场如战场,工作是修行,身处其间,难免有无奈。只是,有时候无奈,也会暗藏机遇。
酒局上,我们既要努力团结微光,改变酒局歪风邪气;但更要审时度势,赢得表现,不去伤人;最最重要,是学会保护自己,开开心心参加,平平安安回家。
作者:焱公子,发型光芒万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强,专注写职场。写有灵魂的故事,过有温度的人生。微信公众号: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一首dj串烧里有回忆总想哭和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