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牵动“中华汉剧情”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我的家贵州歌曲汉剧人,都是自家人。回武汉,就是回娘家。22日启幕的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暨汉剧流播主要地区优秀作品展演,让全国汉剧人回到了“娘家”。此次活动中,不仅有几地院团共同恢复的传统剧目,还有第一次合作就有惊人默契的新创作品,更有合作培养的年轻人才亮相。来自五省的六大院团,将用五天的精彩演绎,延续汉剧流播全国的百年芳华,也传递着汉剧人以艺会友、拧成一股绳促进剧种发展的诚意。   汉韵流芳 同源情谊传百年   汉韵流芳,绽放全国。400年来,汉剧从湖北、从武汉、从汉水一带出发,融南北文化、开“皮黄合奏”,自明代中期就广泛传播于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福建、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等地。清嘉庆道光年间,徽班进京促成“徽汉合流”,汉剧更为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岁月流转,汉剧在全国各地扎根、开花、结果,与当地文化相融,衍生出不同的风格。但同根同源的情谊,始终未变,一些故事至今仍令人动容。1960年,武汉汉剧团赴福建慰问,汉剧大师陈伯华也在其中。得知消息,整个闽西汉剧团都赶了过去。40天的慰问行程里,陈伯华等名家为闽西汉剧人传授了《二度梅》《柜中缘》《打花鼓》等经典作品。   曾得陈伯华大师亲授的汉剧人,在全国还有很多。   广东汉剧名家梁素珍,对两次在武汉演出的经历记忆犹新。1957年,广东汉剧院第一次到汉口大舞台演出,一到剧场门口就看到“欢迎广东汉剧回娘家”的横幅,“亲切感瞬间涌上心头”。1960年,广东汉剧院携现代戏《货郎记》到武汉演出,正逢“困难时期”,武汉汉剧团特意送去大米,武汉戏迷也奉上了最大的热情,一个月的演出几乎场场满座。   走访全国 武汉聚拢“中华汉剧情”   老一辈汉剧大师们以艺会友的精神代代传承下来,汉剧也在新时期重启全国交流平台。2015年,武汉汉剧院的寻访团队南下广东、福建,前往湖南,北上陕西,前后数月,与各地汉剧院团交流,采访老艺人老前辈,收集剧目、剧本、造型、服饰、乐谱等汉剧历史资料。海量的文字、实物、音视频资料,为全国汉剧的传承发展摸了次家底。   这一番寻访,也如穿针引线一般,将全国的汉剧力量再次聚拢在了一起。2017年,在第12个全国“文化遗产日”期间,武汉汉剧院、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福建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齐聚武汉,共同带来首届“鄂闽粤汉剧情”三省汉剧传统经典折子戏展演。   两年后,在陈伯华大师诞辰百年之际,首届中国(武汉)汉剧艺术节在武汉举行,来自广东、福建、陕西、湖南、湖北等地的十余个汉剧院团带来22场演出。舞台上,大家各展风采;舞台下,汉剧人建起了名为“中华汉剧情”的微信群,不少汉剧人感慨着:“这次可算是集体‘回娘家’了。”   倾囊相授 汉剧人都是“自家人”   首届汉剧艺术节结束后,十多位来自广东、福建的青年演员悄悄留在了武汉。对这批“借读生”,武汉汉剧院拿出了教自家学生的认真和严格。武汉汉剧院副院长晏晓毅说道:“是汉剧人,那就是自家的孩子,肯定不能说学个几天,教个皮毛就让他们走。一定要教成精品,学到淋漓尽致,那才行。”   “我们当年留在武汉学戏的两个孩子,这次也来武汉演出了。”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广武介绍,之前留汉的两位青年演员,在汉学习了《白蛇传》中《双下山》一折。“这段戏里有一个耍佛珠的技巧,在广东汉剧中已经失传,他们在武汉汉剧院学到了。他们回到广东后,每每演到这一段,总能引来满堂喝彩。”在26日的闭幕式演出《王昭君》中,这两位青年演员也将和武汉观众见面。   以艺会友 初次合作即有非凡默契   23日晚,福建省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将在珞珈山剧院带来汉剧《状元媒》。“这部作品是两地合作的结晶。”该中心主任、书记刘佳柳介绍道,《状元媒》这部大戏已经多年没有出现在龙岩的舞台上,近两年,武汉汉剧院与该中心合作重排《状元媒》,“武汉汉剧院的导演、舞美、道具,加上龙岩汉剧的新生代演员,终于让《状元媒》重登龙岩舞台”。这次,他们也特意带这出戏回到武汉“娘家”。   无独有偶,24日晚湖南省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中心将要演绎的汉剧《我娘是片钥匙》,也是两地强强联合的成果。这部新作是高腔、弹腔合一,高腔是常德汉剧的特色,由湖南作曲家陈明操刀,弹腔则请了武汉汉剧院的作曲家戚茂盛担纲创作。   武汉汉剧院院长、书记黄朗表示,此次活动是首次以汉剧这一单一剧种为内容开展研讨及展演的国家级活动,对推动汉剧发展意义非凡。“汉剧是国粹京剧形成的重要源头,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省市院团加强交流、交换演出等方式有利于汉剧的艺术创作与发展。武汉作为汉剧发源、发展及成熟之地,举办此次活动,不仅促进汉剧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更推动了武汉振兴戏码头的建设。目前,五省已在准备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汉剧艺术走向世界。”   记者万旭明 范雅琴   来源: 武汉晚报   哪里有贵州我的家曲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