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和我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唢呐独奏黄土情曲谱直到大四的开始,眼看要走人了,我才知道民乐团开放招募。尽管我仅有的音乐知识和经历局限于声乐和西洋乐,但我还是揣着对音乐的渴望,以及和三年来练就出的厚脸皮,报了名。我最终幸运地进入打击乐声部,在毕业前夕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全新风景。   从初入乐团到一年后的专场音乐会演出,时间并不充裕。但最奇妙的在于,我挺过了起步阶段的惶恐和生疏。那时,室友和厅友大多去了外地做毕业设计,我就在空荡荡的大厅里练木琴。叮叮咚咚,叮叮咚咚。有时练大鼓,拿木棍敲得桌子夸夸作响。新年时还偷偷带回了小铜锣,一锣片下去,室友以为我要开唱卖艺了。(我尽量做好消音工作,或者在宿舍没人的时候练习,有时候趁室友在,简单展示一下器乐音色)   坦白承认,起初我抱着并不光鲜的目的进入民乐团——我原本更加向往的是合唱团和西洋交响乐团,但我校的这两个艺术团水平都太高(合唱团的优异成绩众所周知,天天国内外比赛演出,国家大剧院去了不止一次,交响乐团也是拿遍大奖),我有自知之明,心说有个愿意收容我的地方就知足——却高兴地发现自己来对了地方。短短一学年的时间,它填补了我音乐知识里最大块,也是最不应该存在的空白。   排练的曲目大多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对于旁人来说或许有些显得晦涩或土气,因而难于欣赏。然而在民乐氛围的熏陶中,我也终于点通灵犀——经由自己双手奏响的音乐岂能是俗音!我的艺术之旅始于民乐,却不止于此。民乐背后的历史文化及同根的民歌,都是新大陆般的饕餮盛宴。周末的时候我音响大开,边听唢呐和管子(筚篥)边洗衣服。随着那大气苍凉的乐声,想象自己站在家乡的黄土高坡上,放声歌唱。我的心中溢满豪迈之情,手下也气力十足。平日趁着实验室没人的时候,我便偷空播放《红楼梦》评书、陕北民歌《走西口》或是东北《摇篮曲》,离心机和电泳仪是我忠实无言的听伴。有时候兴致好了,我也扯开嗓子跟着唱两句;有时又悲得怆然泪下。只有偶尔进出的师兄师姐看我两眼。他们后来调侃我:“怪不得你做实验的时候听那些呢,原来你是民乐团的!”   再后来,快要到毕业季了。乐团在为专场音乐会做全身心的准备,我也十分享受排练的时光:我们上下挥甩鼓槌,全身随之律动;或者大声数着节拍,各自奏响乐器。虽然有时跟丢了谱子时指挥恶狠狠的一瞪还是总让我打个寒颤,但生活和练鼓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顺畅起来。原本略为抗拒和担忧的毕业设计也一步一步做完实验,我开始在Word文档里噼里啪啦地敲字了。   我每晚骑车风驰电掣地从实验室回到宿舍,路过操场上夜跑的同学们。深蓝色的潮湿空气在黄色路灯下变得清凉自得。我搬过哑鼓垫,坐在楼下的紫藤长廊里,在扯褥宝的陪伴下一遍又一遍随着节拍器练习。   终于到了演出的这一天。   全场的气氛都很好。轻快热闹的《赶街》从我手中的碰铃开启,再经历了大气苍凉的《西北组曲》和缠绵悱恻的《葬花吟》等。其间穿插了鼓乐合奏《龙腾虎跃》,我紧捏鼓槌的手上渗出了些水分。我尽可能保持着大的挥舞幅度,不让它们飞脱出去。后来得知台下观众私语夸奖我打得潇洒帅气呢,虽然犯了小错误,我还是心中暗喜。   直到最后一首,是姜莹作曲的《印象国乐·大曲》。紫藤底下的功夫诚不负我,全程节奏都把握到位。我没有挨指挥的怒视,更没有把乐队带偏。大鼓到中后段就结束了,我这才坐下来休息片刻。我偷偷环顾,发现自己正独享这全然变为听众的殊荣。还是三维环绕立体声呢。音乐先是柔缓下来,婉转诉说,紧接着渐强加快,走势也更加高昂。百般乐器齐上阵。胡琴和管乐嘶鸣,与大镲一起奏出千军万马的气势。吊镲渐强、渐强!我几乎要落泪了。又一声大镲!弦乐、弹拨还有吹管有条不紊地宏大,步步为营。我仿佛是一个端坐在大殿上的公主,怀着欣喜又荣耀的心情,望着这一路历经磨难的泱泱大国,终于迎来了太平盛世,在唢呐和大镲的引领下走向灿烂恢弘的未来。   演出完毕后,我心中混合了骄傲和不舍的情绪。我的大学时代随之宣告结束。以后还会有在乐团里演奏的机会吗?想到这里,不禁怅惘。   我很感激在室友的介绍下机缘巧合地加入了民乐团。在一年的训练后,我对先前陌生的器乐知识都能道出一二。我曾怀着附庸风雅的心理去学习西方音乐,硬是去听那听不懂的歌剧或是巴洛克音乐,隔阂仍是难以消除。回首才发现,真正能够叩动我心底扳机,并为之动容的,还是直白又含蓄的中国旋律。民乐民歌,都是在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血液中流淌着中华文化,诵读着诗词曲赋成长的人心中根植的密码。   时值今日,我离校已将近一年,还是会为那段经历感到鼓舞和不舍。身在海外,我最为想念的除了那口热腾腾的家乡饭菜,就是令人柔肠百转的家乡曲调了。   唢呐独奏黄土高坡的曲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