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郭晓英:17年扎根乡村 为孩子们铺出美好前程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稻香手机铃声mp3   中国吉林网讯 记者 郭美佳 摄影 李煦 “用爱去坚守,我是郭晓英,来自农安县前岗乡最偏远的村小——永德小学。”199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作为永德村土生土长的姑娘,郭晓英不忘初心,回到了这所小学。17年的时光,17年来守候乡村教育的点滴故事。   她格外关照特殊群体的孩子   2003年新生入学时,郭晓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身高不足一米的赵长凤。她说:“小姑娘遗传了母亲的疾病,命运之神永远剥夺了她行走的权力。”郭晓英说:“他爸送来时那种眼神!说实话,我永远也忘不了!父亲的怯懦和期待,还有孩子抬起头来那瞬间的渴望和泪光!都直击我的心灵。”未婚的郭晓英,也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怎么办?迟疑了一下,伸手从父亲的背上接过孩子,轻轻放在紧挨着讲桌的椅子上。郭晓英这一接,接过的就是多年相携相伴的责任和担当。   自此,讲桌旁多了个虚心听讲的小姑娘;课下,郭晓英将她抱出教室,或看其他同学玩耍,或鼓励她用双手辅助挪动。有时,又急匆匆地背她去厕所。时间一天天过去,赵长凤虽然没有长高,但她的眼睛亮了,她的学识丰富了,她把全乡数学竞赛第二名的获奖证书带回家了!这几年的时间,看到这个小姑娘渐渐和其他孩子一样开朗,一样的自立自强,郭晓英感觉值了。   现在,郭晓英教的学生郭长林,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因为家境贫困,母亲精神失常,这个孩子有很强的叛逆心理。郭晓英了解这种情况后,第一时间到学生家里做家访。她关心小长林,忘记带饭了,就为他递上一元钱,买一个面包;生病了,就倒杯热水给他喝;甚至衣服破了,也为他缝……“我还尝试和孩子的母亲交流,从最开始被她排斥,被她打骂,到现在我可以大胆地握着她的手,帮她梳理头发,她终于接受我了。小长林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郭晓英说。   一个老师面临事业与家庭的抉择   2005年初,郭晓英结婚了,嫁到外地,距离学校70多里路。那个寒假,家长们忐忑了,他们怕郭老师也像其他老师一样一去不复返。   “家长们打电话跟我说:‘别走了,郭老师’,回想着我的孩子们,我仿佛看到儿时上学的自己,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郭晓英深知师资对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当开学的铃声再次响起,郭晓英又一如既往地站在了永德小学的讲台上。   “这些年,我觉得最对不住的是我的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公公婆婆有事,孩子无人帮带,我就将孩子带到学校,提前上幼儿班。记得有一年冬天,下班时下起了大雪。厚厚的积雪让公交车寸步难行,平时40多分钟的车程我和儿子竟坐了2个多小时,当我和儿子带着满身的雪花进到院门时,孩子的爷爷一把将孙子抱在怀里,哽咽啦,我的泪水也不由自主地落下来。但第二天课间,看着学生和我儿子玩耍时那真诚的笑意和小心的呵护,我的心窝又有一股暖流涌过。”郭晓英说。   默默付出,为学生铺出美好前程   十七年的时间,在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小,在郭晓英所教的历届学生中,有考入大学的,有去当兵的,当然也有在家务农的。她很欣慰,因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们都是有知识的人。   “最让我高兴的是我教的上一届学生,20人中有15人考入高中。我没有获得过什么大的荣誉,但是学生进步,家长认可,于我来说,就是最大的荣誉。”郭晓英说,前段时间听校长说,新特岗教师要来我们学校上班了,政府要加大投入,把我们学校办成温馨村小。我当时鼻子一酸,真的希望有更多力量和我一起战斗,一起守望孩子的成长。   十七年,很累!但是这无关信念的执着付出,郭晓英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了方向,那就是坚守良知,传递真爱。所以她说:感谢山村温暖的阳光,感谢永德小学和那久远的稻香,感谢孩子们。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坚守,我们要一起成长,因为我们都在教育梦里,都在中国梦里。   稻香下载手机铃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