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农村赶集市的记忆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杂碎音乐社区陕北农村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于是就有了“草市”,每隔五日或七日集中在固定的街道或村落相约交易、互通有无,就成为“赶集”。赶集是农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购买生产生活用品、商品贸易、情感交流的活跃点。高家堡自古是长城内外交流的枢纽,处在榆阳、神木、佳县交界地,商贸集市繁荣,集市日期为每月农历逢三和逢七。   早晨天麻麻亮,赶集的人就开始准备了。老汉们戴起白羊肚手巾,装上满满一车滚着露珠的蔬菜和新脱壳的杂粮。婆姨们一盆清水洗脸梳头,脸上抹点雪花膏,花花绿绿地换上一身,迫不及待地坐上车辕。孩子们三五结队打闹着跟在后面。路上遇到农用三轮车,婆姨们招一招手,三轮车司机就放慢速度,慢慢挤上一车,一路上不顾摇摆晃荡、尘土飞扬打情骂俏,嗒嗒嗒地驶向集市。   到了街头,卖东西的迅速占据有利位置撑棚搭帐,尽嗓子吆喝。买东西的穿梭于琳琅满目的布匹调料、日用百货、地膜籽种、柳编农具、蔬菜瓜果摊间讨价还价。沟滩有水草处是牲++易的地方,茂密的柳树上栓满骡马牛驴,箩筐里猪娃乱叫。牲口的交易方式是买方与卖方手掩在衣襟或草帽下,用“捏码子”的方式秘密进行,那些被称为“牙行”的中间人肩挂褡裢,忙前跑后,不亦乐乎。通过镇子的长途车要在这里停驻一会,司机下车等人顺便喝碗老茶或钻进面馆吃碗莲花白肉丝炒面,尽情享受着窗外孩子们羡慕的眼神。   大姑娘们赶集总是迟迟不肯动身,梳洗打扮,在镜子中照来照去,然后约上村中的闺蜜结伴而行。赶集也是相亲的重要机会,年轻的小伙吹着口哨,遇到中意的姑娘会两眼发直盯着看,直到姑娘脸红跑开,小伙则一路尾随姑娘至回家的岔路口。长此以往,渐渐产生感情,最终手挽手走在一起招摇过市。   大部分老年人赶集是为聚在一起打牌聊天。见面就开玩笑:“你咋还没死,今儿又赶集来了?”对方很快回应一句:“你都没死,怎么会轮到我?还等着吃你的油糕了!”于是相视一笑,围坐在街角,手指蘸着唾沫开始抓牌。临近傍晚,赢者请大家坐在面馆里,一人一大碗羊肉面,大快朵颐。   孩子们拿着父母给的几块零花钱,寻找着自己喜欢的小吃,油旋、麻花、碗托、雪糕等常常让他们流连忘返。吃完再看一场杂耍,用小石头挑逗抓耳挠腮的猴子,回家路上摘点田里的豆子、玉米,胡乱捡柴生火烤了吃,这集就算赶美了。   赶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那些廉价的理发摊,挥汗如雨、赤膊抡锤的打铁匠,滚烫的杂碎锅,爆响的流行音乐,树上咝咝的蝉鸣声构成了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或浓或淡,或深或浅地刻在老街斑驳的石板上,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和古镇的兴衰。   杂碎音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