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细雨中那一串刻骨铭心的铃声,铁哥讲词牌之“雨霖铃”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手机铃声江湖啊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记得铁哥那年16岁,拥有一个蓝色笔记本,贴着刘德华、黄日华、翁美玲的不干胶,摘抄着许多古诗词句,这是铁哥最爱的一首。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词,简直凄美到骨子里了。   雨霖铃,又名“雨淋铃”“雨淋铃慢”,最初出现于唐,也是教坊曲名,相传是唐玄宗入蜀时,在栈道雨中听到铃声与山相应,思念起已经天人两隔的杨贵妃,特作《雨淋铃曲》。   由此可见,雨霖铃,真的是雨中刻骨铭心的铃声。此后,雨霖铃又有别名为“雨淋铃”“雨淋铃慢”等,不一而足。   那么,唐明皇创雨霖铃,确定吗?   有史可查,唐朝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雨霖铃》者,因唐明皇驾回至骆谷,闻雨淋銮铃,因令张野狐撰为曲名。”   而同时期的郑处诲《明皇杂录》则说,“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人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时梨园弟子善吹觜篥者张野狐,惟此人从至蜀。上因以其曲授野狐。洎至德中,车驾复幸华清官,从官嫔御多非旧人。   上于望京楼下命野狐奏《雨霖铃》曲,未半,上四顾凄凉,不觉流涕。左右感动,与之欺欷。其曲今传于法部。”   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也作考证,将唐代罗隐、杜牧、张祜等人的诗作加以分析。   罗隐“细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感雨淋铃”;杜牧“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张祜“雨霖铃夜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都写明唐玄宗入蜀时作此曲。   而唐宋两代,则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另有双调一百三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双调一百三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变体。   柳永之外,宋朝黄裳《雨霖铃.送客还浙东》亦值得一读。   “天南游客。甚而今、却送君南国。薰风万里无限,吟蝉暗续,离情如织。秣马脂车,去即去、多少人惜。为惠爱、烟惨云山,送两城愁作行色。   飞帆过、浙西封城。到秋深、且舣荷花泽。就船买得鲈鳜,新谷破、雪堆香粒。此兴谁同,须记东秦,有客相忆。愿听了、一阕歌声,醉倒拚今日。”   画江湖手机铃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