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好问题。
现在来看,古典乐确实是种小众的艺术,大部分人都被关在古典音乐的大门之外。一开始,我也有些不大理解(就像不理解怎么会有人拒绝各种各样的美食),而我在向一些人推荐时,会被理解成“装 * ”,到最后也挺无奈的。我觉得,让古典音乐远离大部分人的审美的主要原因是古典音乐的大门虽然看起来是敞开着的,然而有关古典音乐的各种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夸大其词的“科普”,却构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这些“科普”包括:古典音乐崇高化,把作曲家描述成是大神下凡,承担着普渡众生的任务,不听古典乐就意味着素质低下,反之就是有品位、有素质。其实听古典音乐只是审美偏好,与道德、素质关系不大。贝多芬的粉丝中既有道德高尚之人,也有希特勒这样的人。
此外,更多的是以“渊博”的文学、史学及绘画知识,辅以各种坊间传闻、真真假假的音乐家轶事,借助大胆丰富的想象力,为一首首乐曲描绘生动的画卷或故事,搞得大家以为在欣赏古典音乐时,必须要在其中听出欧洲宫廷的多彩画卷、或着音乐家的浪漫生活、或欧洲风起云涌的革命与起义、亦或是西方文学的动人情节、还有无比深刻的哲学思想与人生奥义......而如果听不出这些(反正我是听不出来),那就欣赏不了古典音乐。
还有一些专家把一些旋律感不是那么强,不是那么悦耳的作品抛向听众,并以自我陶醉的赋予那些作品极高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让听众觉得很难听,很枯燥,很无聊。 这貌似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每次向一些人推荐时,会被理解为“装 * ”了。
在那些人看来“难听”、“枯燥”、“无聊”的东西你还这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可不就是一个傻 * 在装 * 嘛
凡此种种,非但没有拉近古典音乐和听众的距离,还起了反作用,导致听众在听古典乐时一头雾水地说:“好吧,真么难 听不懂 放弃吧”然后选择流行,摇滚,爵士......并成功地对古典音乐产生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