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凤眼果的功效与作用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凤眼果的功效与作用果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1、和胃消食、解毒:主要用于脾胃不和,若出现反胃、恶心、呕吐这样的病症,有降逆止呕的作用;
2、止痛、杀虫: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导致虫积引发的腹痛,也可以用于治疗疝气导致的疼痛;
3、用于皮肤病,如小孩头部出现疮癣;
4、如果是脾虚的病人,出现泄泻时嚼服。
凤眼果很多人都不熟悉,不知道它是什么,其实它就是梧桐科植物苹婆的种子,也是一种功效出色的中药材,能止吐也能杀虫,它的外壳为红色,里面的种仁为黑色,有自然香气,平时可以炒食也能煎汤服用,那么凤眼果有什么功效呢?它的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会告诉大家。
功效作用
凤眼果味甘性平,和胃消食和解毒杀虫是它的主要功效,平时它能用于人类反胃吐食以后虫积腹痛还有疝气疼痛以及小儿烂头疡等多种常见病的治疗,治疗功效十分明显。
常见用法
1、治疗反胃吐食
凤眼果入药以后能止吐,特别是对反胃吐食以及食后即吐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平时治疗时可以取凤眼果七个入锅煅制存性,然后研成细末每天晚上用白酒送服就可以。
2、治疗蛔虫病
蛔虫病是人类高发的寄生虫病,它发生以后人们不但会出现腹痛,面部还会出现白斑,这时也可以用凤眼果进行治疗,可以取凤眼果七个罗晃子七个一起入锅加清水煎制服用,每天一次,连用三到五天以后体内的蛔虫就能消灭并排出体外。
3、治疗小儿烂头疡
生活中很多小孩生下来以后不久就会发生烂头疡,这时妈妈们也不用着急,可以把苹果的种仁取出煅制存性,研成细末加麻油调成膏状,然后接涂抹小儿的患处,每天涂抹两次,就能让症状很快好转或消失。
食用禁忌
凤眼果多在果实成熟以后收取,然后取出种子入药,它的药用功效虽然十分出色,能治疗多种疾病,但它使用时也有一些禁忌,它性质寒凉,平时脾虚腹泻或者身体虚弱的人群不宜服用,不然会让脾虚腹泻的症状加重,也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
凤眼果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频婆果(《岭外代答》),九层皮(《君子堂日询手镜》),罗晃子(《纲目》),潘安果(《生草药性备要》),七姐果、富贵子(《广州植物志》)。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的种子。
【植物形态】苹婆(《植物名实图考》)
乔木,高达10米。树皮褐色。叶纸质,阔矩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8~25匣米,宽5~1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钝,秃净;叶柄长2.5~5厘米。圆锥花序下垂,长8~28厘米;花杂性,无花冠;花萼粉红色,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状条形,被短柔毛;雄蕊柱柔弱,弯曲;雌花少数,子房有毛,具柄,5裂,花柱弯曲。蓇葖革质,卵状,长4~8厘米,宽2.5~3.5厘米,具喙,熟时暗红色,被短绒毛。种子1~5颗,椭圆球形,暗栗色。花期5月。果期6~7月(贵州)。
野生山坡林内或灌丛中,亦有栽培。分布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果壳(凤眼果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甘,温。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甘,温。"
②《生草药性备要》:"甘,平。"
【功用主治】温胃,杀虫。治虫积腹痛,翻胃吐食,疝痛。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脏腑生虫及小儿食泥土,腹痛,癖块积硬。养肝胆,明目去翳,止咳退热,解利风邪,消烦降火。"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生天婆究(小儿烂头疡)煅存性,开油搽;消热气,煲肉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研末为散。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搽。
【选方】①治腹中蛔虫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罗晃子、牵牛子各七枚。水煎服。
②治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罗晃子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调下方寸匕,服完为度。
③治疝痛:罗晃子七个。酒煎服。(选方出姚可成《食物本草》)
提醒您:凤眼果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