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卖油翁最后一句是什么和卖油翁最后一句是什么话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卖油翁最后一句是什么以及卖油翁最后一句是什么话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相信很多人都学过《卖油翁》,而这也是欧阳修的得意之作。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在射箭,陈尧咨非常得意,来往行人无不称赞他。但只有卖油翁站在一旁默默不作声,卖油翁通过自己卖油这件事,告诉射箭者并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只是手法熟练。这则寓言故事也是在告诉现在的学生,天下没有难事,只要肯练肯做。
只不过大家现在看到的书本中,《卖油翁》的最后一句却被删掉了,其实它的最后一句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古诗词不仅讲究寓意,而且特别讲究对仗工整,那么为何最后一句话要被删掉呢?其实也跟最后一句话所提到的两个典故有关,一个典故是庖丁解牛,另外一个是轮扁斫轮。
伦扁是春秋时期的造车匠,而斫轮指的是用斧头来制造车轮,说明这个造车工人有着很高超的技艺。而庖丁解牛,相信大家也知道,他指的也是手艺高超。原本欧阳修是想通过这个故事来讥讽射箭者,说陈尧咨跟庖丁轮扁一样。因为《卖油翁》是出现在书本中的,所以这两个典故放进去的话,似乎有些误导中学生。让学生觉得读书不重要,产生读书没有用的看法。
所以在编撰的时候才会将这一句话删掉。
卖油翁被删的最后一句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其实,这句话的删除的目的,还是为了不影响文章主旨。课本上的《卖油翁》想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卖油老翁的高超技艺,这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才能掌握的。
然而加上了最后一句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整篇文章的意思就变了。这句话蕴含着两个典故,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轮扁是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是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轮扁斫轮指人有精湛的技艺。庖丁解牛大家比较熟悉,也是指技艺得心应手。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人、政治家,他写的文章自然是“文以载道”的,他看不起陈尧咨,因而写了这篇文章讽刺,却因为前半段对学生有正确的教育作用,选上教科书,曲解了他的原意。
其实我们大都知道,文章最后一句话往往起到总结的作用,是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欧阳修的深意,也就在最后一句话里了。
《卖油翁》中被删掉的一句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里隐藏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庖丁解牛,一个是轮扁斫轮,都是讲熟能生巧的事,其中轮扁斫轮片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读书无用,这种思想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所以在课本上把《卖炭翁》的最末尾一句去除掉了。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说的是:这与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的故事又有什么区别呢?庖丁解牛讲的是一个叫庖丁的屠夫每天都杀牛,把牛肉从牛骨架上剔下来,剔的多了他就知道牛身上的经络了,走刀的时候不会碰着牛骨头,刀不会受损伤,牛肉也很快就剔下来了,没有别的诀窍,都是因为熟能生巧,天天做就能做好了。
轮扁斫轮是一个成语,也是出自庄子,讲一个叫轮扁的人对齐桓公读古人的书加以评论,认为读古人的书无用,齐桓公说你一个造车轮的人竟敢妄议我读书的事,你得讲出一个道理来,要不我饶不了你,轮扁就说了,我造车轮都是凭经验,多砍一分少砍一分都不行,这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明了就是熟能生巧嘛缘故。所以古人的书都是没用的,真正有用的东西书里写不出来。
庖丁解牛还好,轮扁斫轮的思想有点偏颇,如果《卖油翁》把最后一句加上就有点涉嫌宣传读书无用论,这对正在读书的学生是有负面影响的,所以被删除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卖油翁最后一句是什么和卖油翁最后一句是什么话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