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是什么,日冕是什么现象

日冕是什么,日冕是什么现象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日冕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和日冕是什么现象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什么是日冕日冕的物质非常稀薄,而内冕密度也几乎接近真空。日冕的形状很不规则,有时候呈圆形,有时候呈扁圆形,结构也很精细,在太阳赤道四周有很多向外流动的“冕流”伸向远处,太阳极区则有一些纤细的羽毛状的“极羽”。

什么是日冕

日全食时,黑暗的太阳外围是一圈银白色的光芒,就像一顶帽子扣在太阳上,因此称为日冕。日冕是太阳最外围的大气。日冕的范围很大,它的边界离太阳表面约为200万千米。在此以外的日冕叫做外冕,它向外延伸到地球轨道之外。

所谓“日冕”的光芒,实际上是来自于太阳的外部大气层,其亮度只有太阳本身的百万分之一,因此只能在发生日食时才能被看到。日冕产生的光辉只有整个月球反射太阳光的一半,在发生日食时,正是日冕发出的光芒才未使整个世界陷入一片黑暗。

日全食协助人类了解日冕

日食,是指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在地球表面上月影区域里的人所见到的太阳被月亮遮挡的现象。日食时,地面上位于月影中心区的人,看到的是日全食或日环食,位于月影半影区的人,看到的则是日偏食。壮观的日食在科学研究上意义重大,深受天文爱好者的关注。而人造日食的主要目的就是造出可供观测的日全食,协助我们了解太阳的外层大气——日冕,这个产生巨大环境扰动的温床。

人工模仿日食状态

日食不是天天都有的,因此科学家们想到模拟日食状态,让望远镜的接收系统来感应和记录日冕的辐射信息。要想模拟日食状态,首先必须设法模仿日食过程,遮挡住太阳光球的强光,还需大量减少地球大气的散射光,从而使日冕辐射由被淹没状态凸显出来。1931年,法国天文学家里奥成功地实现了这一设想,他发明的日冕仪,使人们在阳光普照时也能够对日冕产生的光线进行观测。正是在这一仪器的帮助下,人们发现了日冕是太阳的一部分。

日冕是什么意思日冕解释

1、日冕(solarcorona),一种自然现象,是指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色球层和光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色球层之外为日冕层,它温度极高,日冕温度有100万摄氏度,粒子数密度为1015/m3。

2、日冕上有冕洞,而冕洞是太阳风的风源。日冕只有在日全食时或通过日冕仪才能看到,其形状随太阳活动大小而变化。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的形状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则呈椭圆形。

日珥和日冕有什么区别

一、观测不同

1、日珥:必须使用太阳分光仪、单色光观测镜等仪器,或者在日全食时才能观测到。

2、日冕:日冕辐射的波段范围很广,从X射线、可见光到波长很长的射电波,因此必须采用不同的仪器进行观测。通过X射线或远紫外线照片,可以看到日冕中有大片不规则的暗黑区域,这称为冕洞。

二、结构不同

1、日珥:在结构上,它们显示出巨大的差异。静止日珥在太阳高纬度处可延续数月,典型的可达40000千米高、200000千米长。活动日珥相对来说存在时间较短,并且可在几分钟内改变形状。

2、日冕:日冕的精细结构有:冕流和极羽、冕洞、日冕凝聚区等。日冕的结构一般随时间缓慢地变化。人们认为,观测到的不同结构可能是同一结构在不同时期的表象。

三、特点不同

1、日珥:比太阳圆面暗弱得多,在一般情况下被日晕(即地球大气所散射的太阳光)淹没,不能直接看到。

2、日冕:其形状随太阳活动大小而变化。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的形状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则呈椭圆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珥

关于日冕是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